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複製網址

婦女聯合網站電子報 - 2024許一個性別友善的台灣09

出刊日期:112年12月18日


2024,許一個性別友善的台灣:婦女/性別團體這樣說】

2016年,台灣出現第一位女總統,2019年,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法制化的國家,引起國際社會矚目;然而,性別友善還沒有成為台灣的日常,我們的內閣閣員性別比不如立法委員亮眼,#Metoo運動晚了其他國家將近六年,年輕世代仍掙扎在生與不生之間,無意識偏見、歧視言論還在許多人的生活中不斷出現。

11月開始,我們將由婦女/性別團體週週接力,從不同政策面向提出對各總統候選人的建/諫言,促使性別友善在下一個四年裡,成為打造永續台灣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也邀請各位朋友一起來關注大選政見是否有助於台灣的性別平等,加入推動前進的隊伍!


【轉載自彩虹平權大平台臉書】

2024年1月就是台灣的總統及立委大選,不論國內外都非常關注台灣的選情。有更友善的政治人物進到政治場域,可以為更多的平權議題推進下一步!

過往「同志議題」被視為禁忌話題,即使支持的政治人物也不敢表態提案,但在同婚通過後,社會民意對同志的接受度也逐漸上升,多元性別的權益也越來越被討論。

於是,彩虹平權大平台、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共同撰寫了全台第一份《同志政策白皮書》,從校園與教育、職場、親密關係與家庭、醫療與社會福利、社會及政治五個面向,提出同志社群在各個層面會遇到的困境,以及政策上的建議。

一、校園與教育

  • 學齡前教育—教保人員性平培訓課程應納入同志家庭之觀念

根據同家會的實務經驗,現已有近五百組的同志家庭在台灣社會之中,而多數孩子也處於學齡階段,但卻曾發生幼兒園以「同志家庭不符合人倫價值」為由婉拒同志家庭的子女入學,或是在面對同志家庭的家長時,不知道如何稱呼。我們呼籲在教保人員的性平必修課中,應該納入多元性別家庭的觀念,讓同志家庭的小孩也受到同等的照顧與陪伴。

  • 性別平等教育落實—落實課綱,認識同志從中小學開始

性別平等教育實施至今,仍有三成的同志學生表示學校不曾教導過跟同志相關的內容,此外在被教導過的相關負面訊息佔了 27%。我們期待教育主管機關能敦促教科書編撰者落實課綱,在師培的系統中,也應納入性平教育的必修。落實性別平等教育的真正精神。

  • 成人性別平等教育—提升教育資源,透過不同管道進行成人性別意識宣導

雖然性別平等教育法實施20年,但現今大多數成年人未接受過性平教育,歧視性的言論也出現世代性差異,更有許多政治人物會帶頭講歧視同志或厭女的言論。因此,如何透過不同管道進行成人性別意識的宣導,就非常重要!

二、職場

根據《2020 年台灣同志職場現況調查》,在 2121 位同志受訪者中,有四分之三的受訪者知道法律對於性傾向、性別氣質的職場平等保障,但有三成受訪者對於公司內部的性別相關申訴機制不了解,將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不信任該管道;當職場中真的發生不友善事件時,近六成的人表示最後不了了之。

根據政府統計,性別歧視申訴案件每年約 3、400 件,其中與性傾向、性別認同相關者,每年都只有五件以下。職場性騷擾申訴案件 600 多件,其中多元性別者申訴僅個位數。這些數據都代表有非常大的黑數,許多的同志遭受到職場上的不舒服對待時多選擇隱忍、自己處理。

《同志政策白皮書》的第二章節「職場篇」,提出兩大訴求:

  • 性別歧視申訴機制與勞動教育中性別意識
  • 同志友善職場措施

這陣子企業掀起 DE&I 多元共融的風潮,希望這不是淪為口號,而是真正將友善落實在佔據你我超過三分之一的職場環境。不只是友善同志,而是打造互相尊重的氛圍,讓職場成為起點,就能改變生活的大部分,無論是雇主還是受雇者,我們都能是多元共融的執行與受惠者。

三、親密關係與家庭

日前 YouTuber 人氣網紅「兔女狼」到美國進行人工生殖,今年順利生產!然而到戶政事務所登記時,孩子被註記為「非婚生子女」,讓他們相當錯愕!

同性伴侶家庭中的「非婚生子女」,表示子女出生後,在新生兒登記時,僅能與分娩母建立親子關係,另一位同性家長僅能透過「同性配偶收養」(又稱「繼親收養」)程序,成為子女法律上的家長。但這個收養程序,需要耗費四到八個月,在這段期間內,同性配偶與孩子沒有任何法律上的權利義務,同時也是分娩母最辛苦、嬰兒最脆弱的時刻。若有任何意外,都可能造成家庭權益重大的損失。

因此,在「親密關係與家庭」這個章節,我們提出幾點呼籲:

  • 避免同志家庭子女身份因「非婚生子女」產生的法律權益落差
  • 修正《家庭暴力防治法》,將同性配偶之非同住家屬納入保護令範圍
  • 增進國內家暴防治體系的 LGBT 友善度與包容性

四、醫療與社會福利

在醫療與社會福利中,我們都同志平權了嗎?至今,我們仍收到不少的社群夥伴告訴我們:看病時被醫生問了許多歧視性 / 侵犯性的問題,或是在尋求醫療或社福資源的時候,需要事先確認同志友善程度,才敢前往。而隨著年紀漸長,老年同志們也提出長照的需求,而長照單位是否具有多元性別的視角提供服務?還是仍存在二元性別的分野、並未看見老年同志在威權歷史中的壓迫議題。

因此,在「醫療與社會福利」這個章節,我們提出幾點呼籲:

  • 將性平意識培訓列入專業人員養成及在職教育必修課程
  • 長照政策應看見過去威權時期對於老年同志之傷害並積極改善
  • 修正《人工生殖法》適用主體,納入同性配偶與單身女性

五、社會及政治

蔡英文總統在國家人權行動計畫中,將「平等與不歧視」列為關鍵行動,設立人權處為專責機構,要求制定綜合性平等法,其中性別不利處境的群體也被涵蓋在內。

今(2023)年發生同志遭人砍傷的事件、校園選舉中出現仇恨性的政見,隨著大選將近,也開始出現政黨、候選人將「同志」作為政治攻擊的話題。2023年行政院的《台灣多元性別者生活狀態調查》中,仍有許多同志遭遇歧視的經驗,其中交織性身分的處境更險困!

因此,在「社會及政治」這個章節,我們提出幾點呼籲:

  • 制定平等法,正視不利處境的交織性
  • 鼓勵同志參與政治,提升政治人物中的同志比例
  • 禁止性別歧視、羞辱性的政治攻擊

《同志政策白皮書》完整版請見:https://reurl.cc/XE0dAE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