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複製網址

國際性別通訊第3期

99年9月出刊

資產性別落差 亞太國家經濟成長關鍵影響

根據聯合國發展計畫署(UNDP)的報告指出亞太地區女性就業人口較少的國家每年可能損失達890億美元。過去十年裡,已開發國家的女性勞動人口對於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甚至超過了中國的經濟記錄。這份報告中提到「權力、發聲和權利是達成亞太地區性別平等的重要關鍵」。

微型企業已經成為貧窮女性累積資產很重要的方式。在菲律賓90%的企業都是微型企業,在這些企業的老闆當中,女性在貿易和維修類企業中的人數是男性的兩倍。儘管面臨借貸和資金上的阻礙,亞太地區女性進入商業的比例仍然很穩定。

東亞在就業率的性別差距最小,而且有較低的性別職業隔離,也就是說男女所被分配或集中到不同職業部門,擔任不同工作的比例較低。女性勞動參與率超過70%將有助於提昇國家的生產毛額(GDP)。好比說印度年度GDP增加4.2個百分點,馬來西亞則是提昇了2.9個百分點。東亞的人口平均壽命和女性接受教育的人口快速增加,越來越多女性加入職場,造就了東亞區域的經濟成長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

然而, 在兩個達到經濟福祉的基本途徑──資產的所有權和控制權及賺取收入的能力上,女性在大部分地區仍遠遠落後男性。此篇報告引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研究指出女性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管理20%的農場。但是在亞太地區,僅僅7%的女性是農場管理者。然而,在2007年,南亞有超過65%及東亞有超過40%的女性是在就業於農業部門的。

大部分的時候,男性資產來自於他們能夠繼承、持有和管理較大面積的土地,相反的,女性往往被限制在小面積的家族土地上。亞太地區大多數就業女性都是屬於不穩定的就業-其中包括像自由職業者、自營工作者或是家事工作者。

儘管法律保障同工同酬,但在亞太地區女性的收入仍只佔男性的收入的百分之54到90。薪資差距可能來自於許多女性從事低薪資的工作或職位、因為考量到家庭而選擇中斷就業、還有社會對於典型婦女所從事的職業評價較低。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