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複製網址

國際性別通訊第11期

102年4月出刊

甜蜜巧克力的苦澀滋味

國際可可倡議組織(International Cocoa Initiative)於2013年3月8日提出聲明,強調業界與社會大眾應持續關切並承擔責任,以促進及保護迦納、象牙海岸等國受剝削的婦女,並肯認其勞動力於供應鏈中所創造的價值。

2001年9月,美國國會議員、巧克力企業主、非洲國家政府代表,共同簽署哈金恩格議定書 (Harkin-Engel Protocol),要求尊重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sation)第182號條約內容。爾後非洲諸國基於兒童人權與福利、防治人口販運等事項逐漸形成法令;礙於當地政治動亂與經濟落後,導致受惠人數未盡理想,直至2010年方就前開議定書提出行動綱領,期落實公平正義。然而,童工並非唯一的受害族群,婦女於該產業的參與也往往不被重視。

隨著巧克力消費量穩定增加,意味著全球市場的需求亦持續成長。以西非一帶論之,就有著超過兩百萬名的小農投入可可的栽植;為了確保該作物質量俱佳,婦女必須於照料、採收後的發酵與乾燥等流程中密集勞動,但於收益提高之際,女性的平均收入仍遠低於當地經濟水準的貧窮線之下。究其原因,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UN)分析如後:(1)土地取得困難:根據伊斯蘭律法,女性於遺產分配時所繼承的土地比例,僅為男性所獲致的八分之一或一半不等;(2)支持體系有限:舉凡農藥肥料的購買、輔助器械的運用、耕作技術的升級,或產銷管道的推廣,皆需要更豐沛的奧援;(3)學習機會缺乏:女性除從事農耕外,多半於年幼時即肩負操持家務的重任而影響入學,在資訊掌握有其困難的情況下,遑論維護或爭取自身權益。

國際樂施會(Oxfam International)於今年2月推動品牌計分卡,以七項指標檢視全球十大食品業者的生產經營策略,其中一項即著眼於性別平等的達成;就呈現結果而言,目前各大企業於消除性別歧視方面尚未及於中上程度,顯見爭逐商機之餘,需要更為周延謹慎的態度,審視農耕婦女的無形貢獻。

資料來源:

Gender dimensions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employment: Differentiated pathways out of poverty(Food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2010)
https://www.cocoainitiative.org/
https://www.theguardian.com/international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