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複製網址

國際性別通訊第28期

107年12月出刊

秋冬之際,臺灣的性平公投引起國際矚目,結果發人深省。國際間還有「反性別暴力運動」(Activism against Gender Violence)正展開,這個每年為期十六天的全球運動,從11月25日「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開始,歷經11月29日「國際女性人權捍衛者日」、12月1日「世界愛滋日」,在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畫下句點;而聯合國婦女署更將今年倡議主軸設定為「聽見倖存者的聲音」(#HearMeToo),以回應一年來遍地開花的受害者運動。孟加拉是女孩嚴重受到暴力威脅的國家之一,本期「人物速寫」介紹「為女性行動/倡議」(Nari Uddug Kendra)創辦人兼執行長Mashuda Khatun Shefali用腳踏車和空手道改變女孩命運的故事;「特色組織」則走進東南亞的越南,一探「社會經濟和環境研究所」如何透過知識的創造和傳播來開展同志議題的能見度與接受度,也希望引領讀者進一步認識這個新南向政策重點國家的性別運動與公民社會。

今年的APEC「婦女與經濟論壇」在更南方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召開,「APEC視窗」記錄了我國的與會情形,以及對「掌握女性在數位時代躍升的機遇」主題下各主要會議的觀察;「主軸議題研析」則延續數位經濟的年度主題,探討亞太各國性別暴力的樣態,並提出透過教育提升數位素養的建議。此外,聯合國在九月召開了第73屆大會,本期「UN瞭望臺」特別整理了婦女署如何從準備、會期到後續落實的各階段,倡議性別觀點融入的具體作法,值得我國強化性別主流化工作參考。

在地發聲行動仍然持續著,臺北的「建立亞太女性領導力訓練架構工作坊」匯集了不同世代的婦女/性別團體工作者,透過交流與對話,相信能擴大各組織未來行動的影響力;臺中的「婦女實踐永續發展國際論壇」促成基層與國際性非政府組織、在地議題與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間的連結。最後,「善用性別化創新、掌握兼容性機會、擁抱數位化未來論壇」和《女農之歌》關注的是農業,前者期待性別視角讓智慧農業更具兼容性(inclusion),後者則讓我們看見傳統農業中動人的女性經驗與智慧!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