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複製網址

國際性別通訊第34期

109年12月出刊

秋涼時節,邁入第十八年的臺灣同志遊行「成人之美」引起國際媒體報導,認為邊境管制下這場超過十萬人的遊行,同時展現了民主臺灣的多元價值與防疫成果;而全球疫情不歇,更凸顯跨國伴侶無法團聚的問題,也促使越來越多國際組織關照疫情對不同群體及特定面向造成的影響,本期「特色組織」介紹身心障礙女性團體「女性賦能國際」及其線上調查,就女性及少數性別障礙者在疫情中遭受忽略的需求提出建議,「主軸議題研析」則摘譯APEC政策支援小組對於當前與未來工作型態的分析,並指出強化社會安全網與打造永續照顧經濟的迫切。

歷經半年的調適,以視訊方式召開國際會議逐漸成為疫情下的「新日常」。「UN瞭望臺」分享本屆聯合國大會中對性別議題的討論,除了再次呼籲各國領袖加速落實性別平等與婦女賦權,更強調年輕世代性別工作和女性主義者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我國亦在本屆會期間舉辦了「女性領導力:重新擘劃後疫情時代」網路研討會,邀請駐美國代表處蕭美琴代表和美國全球婦女議題柯莉無任所大使進行對談。另外,「APEC視窗」則記錄今年度三場婦女與經濟會議的精華,其中「公私部門對話會議」各講者提及如何在男性主導的產業中確保女性參與、縮短性別落差,尤其值得參考;「人物速寫」進一步聚焦工程領域,記述亞太地區三位不同世代女性工程師突破框架的職涯經驗。

臺灣的國際交流活動則有同時開設現場的虛實整合特色,「第三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透過「性別創新——女力新經濟時代」平行論壇,討論社創事業如何建構性別平等環境,讓所有人都得以在兼顧生活與工作中發揮所長;「第三屆LEAP工作坊」和「數位轉型‧人才創新」國際論壇兩項培力活動,分別希望促成女性和婦女/性別團體發揮創意與潛能來面對疫情及數位轉型的挑戰,也期待不同性別的讀者都能看見多元思維在變局中發揮的力量!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