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複製網址

國際性別通訊第44期

國際婦女節前夕,法國國會以懸殊票數通過「自願終止妊娠」(Interruption volontaire de grossesse)入憲案,這是2022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推翻「羅伊訴韋德案」之後,女性生育健康與身體自主的重大發展。本期「人物速寫」帶領讀者認識奠定法國人工流產自由的重要人物—西蒙娜.韋伊,並回顧法國社會何以能在這項自由保障形成高度共識的歷史。在臺灣,因為去年#Metoo浪潮而啟動的性平三法修法,也在國際婦女節上路,期待透過公私協力,能讓「有效、友善、可信賴」的防治機制真正實現。

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年會今年以「回應貧窮」為優先主題,強調健全體制與投入資金對於達成性別平等的重要,本期「UN瞭望臺」整理出大會結論六個面向的重點行動策略;臺灣的在地行動也以「女力經濟」呼應聯合國的倡議,包括婦女節系列活動記者會以組曲和影像呈現不同時代、不同職場中臺灣女力認真的身影,台灣國家婦女館也將持續透過年度展示與導覽,引導來館者思考如何透過行動「解鎖」職場與家庭中還存在的不平等。

APEC年度主題則為「賦權、包容、成長」,在性別的面向,強調亞太區域的經濟成長有賴持續增加女性權能,主辦國秘魯並特別聚焦如何落實金融與數位轉型的包容性(inclusiveness)。包容性對於迫在眉睫的綠色轉型同樣不可或缺,本期「主軸議題研析」摘譯歐盟性別平等機構去年底發布的指標報告,以實證研究說明氣候變遷與性別平等的相互關連,並檢視「歐盟綠色協議(EGD)」對性別的回應是否足夠。

最後,因應數位科技發展帶來的閱讀習慣轉變,本刊將自下期開始,全面轉型為數位形式,藉此提供讀者更為及時的國際性別新訊,也期待透過數位傳播的力量,喚起更多促進性別平等的行動!

邀請讀者持續追蹤本刊數位平臺

回到上方